每年的10月1日,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——国庆节。而当我们欢度完国庆长假,享受完举国同庆的氛围,时间悄然来到了10月11日。在许多人的日程表上,这一天可能会标记着一个特殊的词汇:“补班”。
“调休和补班”是如何来的?
中国大陆的法定节假日主要依据国务院颁布的《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》。 在1995年之前,中国的节假日安排相对固定,例如国庆节、元旦等,都是单日放假,很少形成连续的长假。
1. 1995年:确立“周末半天” 1995年5月1日,《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》正式施行,确立了中国工时制度从“每周六天工作制”向“每周五天工作制”过渡的原则,规定每日工作时间为8小时,每周工作时间为40小时。
2. 1999年:“黄金周”的诞生与调休的开始 1999年,为拉动内需、促进旅游消费,国务院决定实行国庆节和元旦的“长假”制度。
操作方式: 为了形成一个连续的七天长假(如1999年国庆),工作人员需要将长假期间被占用掉的周一至周五工作日,与临近的周末(周六或周日)进行对调。这个周末被用作工作日,就是我们所说的“补班”。
初衷: 这种调休的核心目的是创造连续的休假时间,以刺激消费和国民休闲需求。
3. 2023年后调休制度的微调
近年来,社会对“调休”的反感日益强烈。 2023年12月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新的节假日安排通知,针对2024年的部分节假日进行了微调,体现了对民意的回应:
减少“硬性”调休: 在部分节假日(如2024年元旦),采取了更温和的调休方式,例如仅调休一天,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为了凑足七天而大幅度调动周末。
更倾向于“小长假”: 相比于强行拉长至七天的模式,政策开始更倾向于保持周末的完整性。
总结来说,中国调休制度的由来是为了响应经济发展和人民对长假休闲的需求,通过调整周末,实现假期的“集中化”;而“补班”则是为这种集中化休假所付出的时间成本。
补班: Make-up workday
法定节假日: Statutory holidays
调休: for leave in lieu
周六: Saturday
工作日: Working day / Weekday
周末: Weekend
休息日: Rest day
添加爱秀班班老师微信,获取海量英语口语学习资料以及英语课程优惠活动资讯!
请用微信扫一扫